温暖的光线打在形状各异、五颜六色的酒瓶上,让方自归和周由觉得眼花缭乱。在酒水超市里转了一圈,方自归和周由最后选择了Miller Lite啤酒。
营业员是一个白人女孩,她圆滚滚的体型,让方自归直观地感觉到了美国农业的发达,从这种体型在人群中的比例看,美国的农业肯定比中国的农业发达得多。而方自归的出现,看来没让女营业员产生任何感觉,她对前一个白人男顾客还面带微笑,但是对来到她面前的方自归面无任何表情地说了一个词:“证件。”
“证件?”方自归有些纳闷。
“根据美国法律,最低饮酒年龄二十一岁。”
“我已经二十五了。”
“我怎么知道你有二十五?”
看来她不但对方自归的体型毫无感觉,对方自归的年龄也是毫无感觉的,还好方自归完全不想和她发生爱情。这时周由挺身而出,“我有证件。”
方自归看一眼周由,“好,我在外面等你。”
方自归前脚出了商店的门,周由后脚就被那营业员赶了出来。
“她都不看我证件,”周由无可奈何地说,“她说我们俩在二十四小时内都不能在她那儿买酒。”
这天,方自归和周由要去参加中国留学生聚会。现在方自归和周由有房有车有工作,在美国的生活渐上轨道,这个中国留学生团体功不可没,前辈们帮了方自归和周由不少忙,所以两人准备这次聚会买些酒招待大家。
“这肥婆怎么一根筋啊?”方自归道,“咱们换家店,我只要不出现,不就照样买酒了吗?”
“可能美国人就是一根筋。”
“这也太不善于变通了。”
“咱们换家店好了。”
“是啊,这怎么能难倒善于变通的中国人民?走走走。”
据说穷则思变,目前还比较穷的中国人当然是比较善于变通的。两人开车换了一家店,方自归坐在车里等,周由就成功买到了酒。
到了留学生聚会的地方,方自归和周由就把刚买的两箱啤酒从车里搬出来,请几十个人一起喝酒,大家就三五成群地一边喝酒一边聊天。
聊着聊着,方自归问几位前辈:“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,很多都听不懂。你们刚来美国的时候是这样吗?”
方自归刚开始切牛肉时也觉得有些困难,但“自归解牛”的难,心理上还容易克服,可如果上课听不懂,出现“自归解题”的难,心理压力就有点儿大了。
大家就开始分享经验:“阶段性困难,渐渐就能听懂了。”
“我也这样啊,毕竟英语不是母语。”
“听不懂的时候自己多看看书,不认识的关键词多查查字典。”
“一般几个月以后就会好很多。”
……
听到大家的经验之谈,方自归略略宽心。
此时和方自归交流学习经验的,很多都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。方自归第一次参加留学生聚会时就发现,自己毕业的工大,在留学生中间根本拿不出手。后来才听说,自己和周由上的这所美国三流的M大,毕业于北清复交的中国留学生比例高达50%,让方自归既惊讶又惊喜。方自归毕业于国内三流大学,现在能够和这些北清复交的学子在美国同流合污,成为校友,觉得自己好像捡了一个大皮夹子。
方自归不明白这些北清复交的毕业生怎么会青睐三流的M大,后来一个留学生前辈告诉方自归说:“这个学校好拿奖学金。为什么奖学金这个事情放在第一呢,因为没有奖学金,你很难拿到签证。申请好学校拿奖学金很难,来M大就是为了拿奖学金再拿到签证,很多同学都是读完一个学位之后,再转其他好的学校。”
方自归这才明白,原来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。
聊完了学习,方自归又跟前辈们聊工作。
方自归此时的工作是洗盘子,被意大利餐厅炒了鱿鱼以后,方自归就在一家自助餐厅里找到了这份工作。
被美国人炒了鱿鱼,方自归深刻理解了“顾客就是上帝”这句名言,终于知道美国的顾客就好像《旧约》中的上帝,脾气不太好,就是反复道歉也没用的。好在方自归出国前正遇到中国下岗大潮,为鼓励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,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那首“心若在,梦就在,看成败人生豪迈,只不过是从头再来”的公益歌曲,方自归精神上就很快接受了现实,从头再来,洗起了盘子,只是觉得人生并不是那么豪迈罢了。
受小说、电视剧的影响,方自归曾以为洗盘子是融入美国生活的必修课,所以送上外卖时,曾乐滋滋地想,哈哈,我可以逃过此劫啦。想不到还是在劫难逃,使方自归觉得人生确实不那么豪迈。坐了一回从杀鸡到送餐到洗盘子的职场过山车,就好像印度贱民种姓的首陀罗终于咸鱼翻身……当然,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内,按照印度传统文化,咸鱼是严禁翻身的……成为了吠舍,并且开始憧憬着刹帝利的美好生活,却突然“戈噔”一下又成了首陀罗。嗟夫!洗盘子宁有种乎?
洗盘子也有它独特的挑战性,就是自助餐厅里待洗的盘子真是堆成了山,绝对是跟在家里洗碗完全不一样的体验。送外卖之前,方自归在后厨打工,工作时要拿出“庖丁解牛”的精神,而现在,方自归在后厨打工就要换成“愚公移山”的精神,中国传统文化对各种工作精神的覆盖不可谓不广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请大家收藏:(www.jinjiangwx.com)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晋江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