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后的台北,中午时还高达三十摄氏度的粘腻空气,在黄昏时凉爽了下来。方自归和云儿走在一条窄窄的街上,空气中充满了一种植物的新鲜气味。
饭店到了,门口的一棵树上挂着一个写着“老朋友热炒”的灯箱。方自归拉着云儿推门走进去,好家伙,饭店里已然人声鼎沸,欢声笑语,一眼看去已经满座了。
之前方自归告诉游梓晖,不要去那种主要针对游客的餐厅吃什么大餐,最好去那种台北本地人最喜欢去的小饭店,游梓晖就选了这里。从这个小饭店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看,这里非常符合方自归的期望。
此时,游梓晖夫妇正坐在一张紧挨消防栓的桌旁。也是这家小饭店生意太好,游梓晖夫妇来到饭店时,只剩下这么一张风水有点儿不好的桌子,为此游梓晖向方自归抱歉,方自归毫不在意。两位老友握手拥抱,云儿与游太太一番寒暄,游梓晖便让方自归点菜。
方自归点了六个菜,游梓晖说不够,把菜单拿去铅笔一挥,在点菜单上“刷刷刷”地打起勾来。
方自归看游梓辉动作连贯,有些紧张了,“梓晖,我们就四个人吃饭,不要点这么多吧。”
游梓晖笑道:“不多,台湾的碟子小。”
结果游梓晖自己又加了二十个菜。
点好了菜,云儿还没有吃,先吐了个槽,“这家餐厅好吵啊!”
这馆子的气氛,自然与德国的馆子大相径庭,据说这里每晚六点以后就开始沸腾,要一直沸腾到深夜,让方自归不禁感觉到,台湾与大陆的文化确实血脉相连。
方自归觉得有必要为直率的老婆圆下场,说:“我们中国人吃饭,就是喜欢热闹嘛。这家店生意这么好,这家店的味道也一定很好。”
游梓晖笑道:“是啊,味道好所以才这么多人啊。台北人嘴很挑的,如果不好吃,就没有生意做了。”
从小在澳门长大的游太太问:“方先生方太太喜欢台湾吗?”
方自归一翘大拇指,“太喜欢了。”
笑容更加绽放的游梓晖问:“喜欢台湾哪方面?”
方自归道:“浓浓的人情味。”
云儿道:“有几次出租车不好叫嘛,我们在台湾各地乘过几次公交巴士,然后每一次,只要我们在车站研究那些站牌,就会有人主动搭讪,问我们要去哪里呀,然后很详细地告诉我们该怎么走,甚至还会说那个地方有什么特色,有什么特产,如果买东西要注意什么。每次都这样,从来没有过例外。”
游梓晖的笑容更加灿烂了,“哈哈哈,台湾人是比较友善啦。如果到了乡下,人更加淳朴的,人跟人之间是很信任的。”
方自归说:“有一次在台东,我们在美食城一楼的电梯口研究去哪家饭店吃饭,一个也来吃饭的大姐就主动搭讪,给我们介绍哪家饭店好吃,后来我们就说,大姐吃哪家我们就吃哪家,然后就跟着大姐去吃一家韩国料理,一路跟大姐各种聊天。后来在饭店里,大姐点的套餐先上来,大姐非要把她套餐里的烤秋刀鱼送给我们吃,说一份套餐她其实吃不完。真的,在大陆从没遇到过这种事。第一次见面就授人以鱼,真的把我给感动到了。”
游梓辉笑道:“哈哈,那这种情况,可能还是这位大姐看二位面善。像我这种长相丑陋的,在台湾就没有人对我授人以鱼。”
接下来,方自归把路上碰到的几件好人好事说了说,描述一下台湾社会的温情。这些好人好事虽然也是小人小事,上不了《感动中国》这样的节目,但周围的人突然换了一种风格,方自归还是颇为感怀。
菜一道道端了上来,渐渐地摆满了整张桌子。
四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,文化聊得差不多了,开始聊经济,方自归问:“梓晖,你回台湾一年多了,没有找份工作做做吗?”
游梓晖道:“除了半导体等少数几个产业,台湾的制造业几乎都搬到大陆去了,我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工作,索性,我不找工作躺平了。”
云儿有一个有钱的老公,都打算将来要出去工作的,游梓晖来自“爱拼才会赢”的发源地,又是个大男人,却不想工作,云儿有些奇怪,又不知道游梓晖的底细,于是问:“游先生,你不上班,家庭的经济来源从哪里来呢?”
游梓晖道:“光是上海我那些房子的房租,一家人用用就绰绰有余,况且BJ等地我还有房子。”
确实如此,游梓辉光是一套上海联洋社区的沿街商铺,每年租金收九十多万人民币,合四百万新台币,可以在台北购买被游梓晖评价为“好吃到爆”的小李子卤肉饭十几万份,他实在不需要找份工作来陶冶情操。
方自归道:“你小子在上海买房,可真是赚大了。”
游梓晖笑道:“是啊,第一套房九年涨了十倍。比较起来,在美国买房就很亏。所以……Victor,前些天我在美国,除了打球会友,就是去处理我美国的房子去了。”
方自归告诉游梓辉自己要来台湾时,游梓辉就在美国,所以方自归刚到台北时游梓辉无法尽地主之谊,说好了方自归杀回马枪回到台北时两人再见面。原来游梓辉在美国是处理房子的事情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从来没有发生过的请大家收藏:(www.jinjiangwx.com)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晋江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